发布日期:2024-12-21 20:25 点击次数:88
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,在某些重要的时间节点,总会有些人会被赋予特殊使命。
我们现在基本明确:美国人一直在寻觅合适的战机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。
为此,在1939年的时候,罗斯福总统就向英国承诺扩大美国海军的安全区,减轻英国人海上护航压力。与此同时,他还废除了武器禁运的禁令,以支持对英国的军火贸易。
尽管美国做出了诸多努力,1940年邓尼茨的潜艇“狼群战术”依然让英国船队损失惨重,似乎英国人的屈服只是时间问题。
此时的罗斯福总统显然更为焦急,如果英国人最终屈服,那就代表着纳粹向西的最后一块屏障被摧毁,并且将摧毁美国人想要建立的“自由贸易”体系,远隔重洋的美国,最终将完全失去欧洲。
展开剩余81%于是,在1941年1月,罗斯福总统派出了他的私人助理哈里·霍普金斯前往英国,与英国首脑展开会谈。
刀切豆腐两面滑
霍普金斯,在当时可是罗斯福的重臣加心腹,从竞选总统到推行罗斯福新政,此人全程参与,素有“影子总统”的匪号。
然而摆在这位影子总统面前的问题却是颇为棘手,他此行不仅需要摸清楚英国人的真实情况,还要坚定英国人的信心,因为美国人不能失去欧洲,所以英国人必须抵抗到底。
前两项还好说,关键是如何让英国人抵抗到底,让霍普金斯犯了难,因为这不仅需要照顾英国人需求,还要照顾美国内部的反战情绪。
为了让英国人坚持下去,霍普金斯明确向丘吉尔表示,美国将会成为英国的盟友,并且会详尽一切办法帮助英国坚持抵抗。
一向对德强硬的丘吉尔首相,闻言大受鼓舞,然而仅凭言语的激励不足以支撑这位首相继续抵抗入侵。
而霍普金斯在实地了解英国情况之后,也认为英国目前急需驱逐舰、商船、作战飞机等多方面的援助,而为了应对德军潜艇的威胁,护航用的驱逐舰无疑是重中之重。
然而,如何给予英国支持并且能够压制国内的反战派,却需要高超的外交技巧和政治智慧,要知道当时有一半的美国人不同意援助英国。
霍普金斯与丘吉尔最后是如何商谈的,这细节目前仍是无从知晓,然而最终英美双方最终敲定了皆大欢喜的《租借法案》(1941年3月完成签署,后扩展至苏联、法国等国)。
租借法案的大意是,英国将其所管辖下的部分岛屿的军事基地租借给美国,而美国将提供驱逐舰以及其他物资作为交换。
英国人看起来失去了领土,然而当时的英国本土都已经自顾不暇,因此对英国人来说,他们实质上并没有失去什么。
虽然这份方案依然不足以完全说服反战派,然而普通民众的抗议之声已经小了很多,国家开疆拓土的喜悦让人暂时忘记卷入战争的风险,甚至当时美国的主流报刊打出了这样的标题——“我国海疆堡垒”,以庆祝新增的军事基地。
刀切豆腐两面滑的《租借法案》,既满足了英国坚持抵抗的物资需求,也实现了美国人利益的最大化,看起来霍普金斯棘手的问题已经圆满解决。
然而,到了1941年6月,希特勒挥师进入苏联,局势一下又变得复杂了。
英美苏联盟的雏形
相对英国人的问题,苏联人的问题则要复杂的多。或许说服斯大林的困难,比说明美国民众的困难还要大
因为两国此前一直处于矛盾和对立当中,甚至于1933年美国才承认苏联这个国家。
然而,美国政府高层清醒地认识到,此时的苏联与英国几乎是一体的存在。如果德国战胜苏联,那么德国将完全清除来自北方的威胁,继而心无旁骛的进攻英国,而英国是万万抵挡不了挟大胜之威而来的德国军队的。
于是,1941年7月,霍普金斯再次受命前往苏联。
神奇的霍普金斯异常迅速地取得了斯大林的信任,短短5天的访问,就使得英美苏联盟雏形得以成行,在坚定苏联继续抵抗的决心之后,建立三方情报共享的机制,紧接着又着手拟定了对苏援助的项目清单。
有了霍普金斯的“破冰之行”,罗斯福和丘吉尔又进一步形成了对苏援助的一致意见。
于是,英美苏三国代表在莫斯科于1941年10月在莫斯科正式签订了《对俄供应第一号议定书》,三国同盟的雏形基本形成。
书生妄论:
霍普金斯在二战中参与了美国诸多重大决策,又因为在外交中的杰出贡献而深受“三巨头”的信任,在三大国领袖的信任之下,霍普金斯还长期负责“三巨头”的联络,并且积极推进“三巨头”会议,为协调三方关系、推进战争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其杰出的协调、外交能力,让丘吉尔首相在德黑兰会议期间,穿过重重人群,只为与霍普金斯握手。当他于1946年因病去世时,丘吉尔更是盛赞其为“指引舰队抵达港口的灯塔”。
虽然说当时英美苏的同盟建立,有点大势所趋的意味,但是顺势而为做到极致,未尝不是一种杰出能力。
发布于:天津市